在主裡以愛心彼此接納

Sermon  •  Submitted
1 rating
· 1,066 views
Notes
Transcript

I.    引言

例證:『主日學老師正在教小朋友關於十誡。當她解釋完當「孝敬」父母的誡命後,問小朋友們:「那聖經上有沒有什麼誡命是關於我們的兄弟姊妹呢?」一個小男孩(家中最年長的)立刻搶著回答:「有,不可殺人!」』 在家裡,兄弟姊妹,確實不可殺人、不可互相殘殺,何況在主裡的弟兄姊妹。從歴史上來看,「兄友弟恭」是一種理想,一種教條,歷史上不是沒有,但是數量卻比「兄弟鬩牆」的少,大概是因為歷史專門記載皇室權貴,而面對富貴權力,很少人抗拒的住吧!「兄弟鬩牆 = 兩敗俱傷」」:這合一的破壞,兩邊都有錯。弟兄姊妹,你看,兄弟兩邊打起來,究竟是那邊勝,那邊敗呢?弟兄們的爭戰,沒有誰勝誰負,最後是兩敗俱傷。 

腓利門書的背景就當時羅馬法來看,奴隸可以作為財產來買賣;阿尼西母可能會拿走主人的一些錢,若被逮到,一定會受嚴厲的刑罰。這種偷竊或許是第18節所指「他若虧負你,或欠你什麼,都歸在我的賬上」,不過保羅在那裡或許是指腓利門自己想為阿尼西母還錢。從古代奴隸主人的角度來看,逃跑的奴隸離開的日子,就是金錢的損失,可以合法視為被竊的財產,而收容他的人就必須還錢。可是更重要的是,奴隸本身並不便宜,而腓利門可能已經另外買了一名奴隸來代替他。在這封保羅給腓利門的信息,他不僅為一位逃走的奴隸求情,還要求釋放他,因為他已經成為基督徒。

上帝創造我們每個人都不同,我們注重的事情都不一樣,但都是神所看為寶貴的人,都是神的兒女,應當在主的爱裡,彼此接納、彼此欣賞。我今天講章的主題:『在主裡以愛心彼此接納』。

在主裡,外人看我們基督徒真有愛心嗎? 弟兄姊妹們在教會裡,彼此若有難處,怎能彼此相爱? 在主裡要如何彼此接納?

II.   在主裡基督徒要有

例證:『德雷莎修女(Mother Teresa)於1910年8月27日出生於馬其頓。她改變了很多人的一生。父親是建築工人;年輕時學習宗教,熱愛眾人;她在愛爾蘭成為 修女,1929年前往印度,在那裡教了許多年的地理;德雷莎修女、曾說:「就血脈而言,我是阿爾巴尼亞人。就公民而言,一名印度公民。就信仰而言,我是一個天主教修女。至於神對我的呼召,我屬於世界。至於我的心,我的心完全地屬於耶穌」。她那矮小的身材,堅硬如岩石般的信仰,在加爾各答被賦予的使命,宣告上帝那為全人類的渴望「愛心」,特別是對那些窮人中的窮人『上帝仍然愛著這個世界,他將他的愛和他的同情窮人的心,送给你和我。』她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充滿了基督之光,為了上帝,她用愛心點燃的火,照亮他人 。 她一生關愛窮人,1979年獲諾貝爾和平獎;1997年逝世,享年87歲。』「愛心」在這卷腓利門書中出現三次(第5節、第7節、第9節)。這裡所說的「愛心」原文都是同一字 avga<ph。這 avga<ph 「愛心」原文的意思是指人與人,兄弟間的愛、這「愛心」是明顯有對象的。這愛的對象是阿尼西母。這「愛心」不是指愛筵。這「愛心」也是指人與人之間,沒有明顯有對象的。這「愛心」不是指情人的爱。這「愛心」也是指神/基督對人、完全地、無條件的愛、這「愛心」也不是指有條件、自私、佔有慾的爱。

第5節提到愛首先是對主耶穌。是神先愛了我們,把這樣愛的能力放在我們裏面,我們才有這樣的愛來回應神。腓利門首先是一個愛神的人,才有可能是愛眾聖徒的人。愛眾聖徒是指愛每一個在主裏的人。無論他地位如何,靈命如何,是否得罪過自己,我們都當象腓利門一樣來愛每一個聖徒。一個曾經得罪過他,如今成為在耶穌裏的弟兄。第9節,保羅稱讚腓利門愛神、愛眾聖徒、愛保羅之後,就求他用同樣「無私的愛、完全的愛」來愛阿尼西母。14節,保羅特意強調,一個無條件的愛不是出於勉強,不是出於不得已,也不是外面有善行,内心卻無感動。從神而來的愛是出於真心,帶出喜樂,叫人暢快,是神生命自然的流露。

保羅寫给腓利門的書信的目的是要腓利門在基督裡,以兄弟間的「愛心」和「信心」及他過去向主耶穌和眾聖徒的「愛心」來爱阿尼西母。保羅不再視阿尼西母為奴僕、而是他在捆鎖中所生的兒子,不是卑踐的、乃是貴重的。

我們在基督裡,肢體生活中不可分,以「弟兄姊妹」稱呼,乃是「愛心」的關係。不但是「弟兄姊妹」,也是同工,不是單獨的事奉,乃是團隊的事奉。更是同當兵的(2節):一手做工,一手拿兵器。不但是基督的工人,也都是基督的精兵。不是遊兵散勇,乃是整體作戰。更是同伴(17節)。既然如此,在基督裡,弟兄姊妹更要有『愛心』。

III. 弟兄們要彼此相爱

例證:『1944年,美軍在太平洋賽班島戰場上,靠著由美國納瓦荷族原住民的語言創出一套日軍無法破解的密碼,開始一步步取得優勢。但是,戰場上浴血抗敵的美軍,白人,安德斯(Nicolos Cage尼可拉斯凱吉飾),卻沒有沈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 安德斯要負責密碼兵,班亞吉(亞當比奇飾)的生命安全,對命令絕對服從的安德斯而言,選擇保護納瓦荷族(Navajo)印地安人密碼兵,。這部由華人導演吳宇森執導的《獵風行動》(Windtakers (2001),是以二次大戰太平洋戰場上美軍為了不讓日軍破譯其通訊密碼而必須保護好納瓦荷族的通訊兵為主題,但是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兩個不同種族的人,一個白人、一個納瓦荷族人,為了國家安全的需要,同為同胞「弟兄」,在賽班島戰場上,併肩作戰,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兄弟」在這裡共出現4次 (第1節, 第7節, 第16節, 第20節),原文都是同一字 avdelfo,j *{ad-el-fos'},是指具有相同信念的兄弟,為此信念一起努力奮鬥。「兄弟」不是因對方是因他與我有血緣關係,我才稱他為兄弟;「兄弟」是指一如親生兄弟般親近的同伴。「兄弟」也不是有利害關係的同夥;「兄弟」是指我們可信託的鄰舍、我們親愛的同胞。「兄弟」也不是因參加大學校園內「兄弟會」而成為會員的關係。「兄弟」的特點是為相同信念的兄弟要有爱心。「兄弟」絕不會做傷害對方的事。「兄弟」之間彼此的關係是永恆的、無條件的。而不是因好處而短暫的付出。 

第7節: 「兄弟啊,我為你的愛心,大有快樂,大得安慰,因眾聖徒的心從你得了暢快。」;提到「兄弟」首先是對腓利門說的。保羅稱呼腓利門「兄弟」:是指在主裡,保羅與腓利門有如親生兄弟那麼親近的同伴的關係。

第16節,「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兄弟。在我實在是如此,何況在你呢!這也不拘是按肉體說,是按主說,」保羅在這裡清楚地告訴腓利門: 阿尼西母不再是奴僕,乃是高過奴僕,是親愛的兄弟。保羅在此表明阿尼西母和保羅在主裡的關係己經成為具有相同信念的「兄弟」了。是指他們因基督寶血血緣有著一種超越藉由肉身血緣或職位所建立的關係,是永恆的,不是短暫的,不會因為工作或社會倫常的變化而受影響的。

因為是神先愛了我們,把這樣愛的能力放在我們裏面,我們才有這樣的愛來回應神。因腓利門是一個爱神、爱眾聖徒的人。保羅肯定每一個在主裏的人。無論他地位如何,靈命如何,是否得罪過自己,我們都當稱呼他為「兄弟」。如今,在基督裡,阿尼西母對保羅、對腓利門,不再是卑賤的、不再是外邦人、沒有益處的奴僕;相反地,阿尼西母在基督裡,已成為一個爱保羅, 爱神、爱眾聖徒、的弟兄。

信主以後,我們應守住身份,但不必有自卑感,更不可有優越感。沒有一個身份比作神兒女優越。我們應有榮耀感,但不可有優越感。司布真說:「我不願我的兒子墮落成為國王。」你是否看不起那些較「低賤」的弟兄?

IV. 在主裡要彼此接 

例證:『1956年1月8日,五位攜家帶眷年青的美國宣教士,在亞瑪遜叢林中的厄瓜多爾,為向外界人絕無可能靠近,性情最兇蠻殘暴,的瓦歐達尼族 (Waodani),另稱奧卡族 (Auca) 傳福音而為主殉道。 這五位宣教士是艾吉(Jim Elliot),盛南特 (Nate Saint),傅彼得 (Peter Fleming),麥艾德 (ED McCully)與游若傑(Roger Youderian)。艾吉的遺孀艾伊利莎白(Elisabeth Elliot)繼丈夫的遺願,仍長年獻身於帶領奧卡族的福音工作。盛南特的姐姐盛拉結 (Rachel Saint) 在弟弟殉道後,沒有退卻反倒抓住良機,進入殺她弟弟的族人中居住,用他們的語言把她因基督而有的愛和饒恕,告訴他們。盛 南特的兒子盛史帝文 (Steve Saint) 隨寡母在厄瓜多爾的奧卡族中長大,父親殉道時年僅五歲。1995年應奧卡長老的邀請,他帶著全家回到亞瑪遜叢林中,協助教會邁向本色化的成熟途徑。當日在海灘上殺害宣教士的六個奧卡人都已歸主。他們追述1956年那可怕的一天,他們是如何的懼怕白人,因而殺害他們,吃他們。六人之中的一人基摩 (Kimo) 甚至做了部落的牧師。後來,史帝文姐弟三人同時在父親殉道的地點受洗時,他們毫不猶豫的邀請基摩牧師為他們施洗。』

艾伊利莎白說:「耶穌基督為所有的人而死的事實使我對所有人的救恩有興趣,然而吉為愛奧卡族而死的事實使我對他們的「愛心」更加強烈。」好ㄧ幅夫唱婦隨美好的圖畫與有力的見證!

艾吉為人所熟知的名言,值得我們時刻銘記於心。
「給予無法持守為得著那永存的,不是愚昧人」

"He is no fool who gives what he cannot keep to gain what he cannot lose."

在腓利門書 1:17,保羅對腓利門說:「你若以我為同伴,就收納他,如同收納我一樣。」;保羅請求腓利門在主裡要接纳主內的弟兄「阿尼西毋」如同腓利門接纳主內的弟兄保羅一樣。這「收納」原文叫 proslamba,nw。收納包含兩個字根:proslamba,nw lamba,nw 是「接受」的意思,pros 是「 往一個方向去」的介系詞。這两個字擺在一起,就是「朝著一個方向去接受對方」,整個字的意思是「接待到自己家,或是接納到熟人的圈子」。proslamba,nw 在新約出現15次。

「接納」是完全地、無條件的「接受」;「接納」不是有保留的「施捨」;「接納」是接受那不可爱的、不完全的弟兄;」「接納」不是勉強地、有條件的「接受」。

proslamba,nw 也出現在使徒行傳 18:24- 27節,我們看到百基拉,亞居拉「接纳」亞波羅,接他來家裡住,將神的道更加詳細地給他講解;招待他飯食,照顧他的生活起居,介紹他给以弗所教會的弟兄們,在主內,接納亞波羅。後來亞波羅想要往亞該亞去,以弗所教會日的弟兄寫信勸門徒,接待亞波羅。

在羅馬書 14:1 節,「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保羅也勸我們要「接纳」信心軟弱的人。阿尼西毋以往雖曾「軟弱」、做對不起他主人的事,但今已成為主內的弟兄了。對腓利門而言,接纳那辜負自己的奴僕,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走筆至此,相信腓利門一定內心很為難,很矛盾;為什麼他一定要「接纳」阿尼西毋呢?饒恕他、還他自由不就得了嗎?  我腓利門不殺他,就很寬宏大量了,不是嗎?可是在腓利門書: 1:21,保羅對腓利門說:「我寫信給你,深信你必順服,知道你所要行的,必過於我所說的。」在此,順服不是指只做他吩咐、分內的事,而是「過於」保羅所說的。究竟腓利門要順服什麼?  順服原文叫 u`pakoh,   {hoop-ak-o-ay', 是「對基督教訓的遵守服從」的順服。寬恕而不接納,那不是真正的寬恕;接納而不寬恕,那也不是真正的接納。我們不論斷,不輕看弟兄﹐要接納弟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神已經接納了我們的弟兄,主的接納是無條件的接納。

腓利門,在主裡,既然深信基督的教訓,要爱神、爱弟兄、要爱人如己的教導,當有遵守服從基督教訓的心志,因此,保羅深信腓利門必順服,才寫這封信给腓利門,深深知道他一定會在主裡必「接纳」信心軟弱的人、真誠地「接纳」阿尼西毋。

V.    結語

「世界為我們找許多理由,要多愛自己;聖經給我們一條新命令,要彼此相愛。」

親爱的弟兄姊妹:「一位向主有愛心的人」是個忠心的僕人,樂意事奉神,願意將最好的獻給祂。「一位向眾聖徒有愛心的人」是個善待弟兄姊妹的人,對主內肢體的成長做出貢獻,鼓勵他們跟神建立更密切的關係。

·         你看到Jim Elliot, Nate Saint, 及其他三位宣教士的愛心嗎?

·         你看到Elisabeth Elliot, Rachel Saint ,盛 南特的兒子Steve Saint 及他三姊弟的愛心、寬恕與接納嗎?

·         你看到完全的寬恕與完全的接納嗎?

·         你學習真正的寬恕與接納嗎?

·         神對你何止是寬恕,祂豈不是完全接納嗎?

·         在眾人複雜的「利害關係」中,你會計較「虧欠」嗎?還是「靠主恩典」來過活?

·         你對那些曾一時傷害你的人,是否判他「無期徒刑」,把他關在你思想的監獄,甚至常把他抓出來「嚴刑酷打」?

同樣地,我們不僅要彼此相爱,就像主耶穌無條件地,爱我們、接纳我們,我們更要在主裡,要彼此接纳。對於別人暫時的錯誤與傷害,當那人悔改時,我們如能饒恕接納,我們就能永遠得著那個人。

Related Media
See more
Related Sermons
See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