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查经

归纳法  •  Sermon  •  Submitted
0 ratings
· 57 views
Notes
Transcript
Sermon Tone Analysis
A
D
F
J
S
Emotion
A
C
T
Language
O
C
E
A
E
Social
View more →

归纳法研经 罗马书14:1-23

观察:

上帝已经接纳了他,作为原因
没有一个人,重复出现
疑问:为主而活意味着什么?
疑问:保罗为什么提到论断弟兄?
疑问:为什么反复谈论食物问题?背后有什么?
信心软弱:weak in faith
在心意上坚定:convinced in his own mind
基督死而复活是原,做死人活人主/属于主是结果/。
esv:in honor of the lord,关联词差别:LED 原因从句:因感谢神;ESV条件从句:感谢神为条件,他以此而荣誉主
没有一个人:none of us
论断两次出现,中间插入被审判的事实。
基督为他死 重点:for the one
和合本:不可论断 1-12 不可使跌倒 13-23(爱德行事)NIV:弱与强 1-23 京委:教导1-10 审判的事实 10-13 不可做违心的14-23
上帝 基督 保罗(为主而活)
食物:15,17,20 在创世纪里频繁出现
绊脚石/网罗:出现两次,一次是提到论断,一次提到食物。
蔬菜,出现一次,强调蔬菜与吃肉的区分。
判断/审判/论断: 首先提到观点的不同。然后说评断的存在。10,13节再次提到评断。
绊脚石/使人跌倒:4节提到神的仆人是否跌倒不由旁人论断;13节提到我们不可放置绊脚石(论断),20节提到食物使人跌倒(不注意对方而吃)(那些看起来信心强的人)
信/信心:1节提到两种信心,关于能不能的吃的信心;22指信心是不疑惑。
吃:全文反复出现。争议的焦点。

背景:

罗马书背景:罗马教会的创始人中,有不少是犹太基督徒(徒2:10)。在公元40年左右,革老丢皇帝将犹太人赶出罗马,在他过世以是前,罗马教会完全由外邦人组成。等他的谕令自动失效后,犹太基督徒才回到罗马(罗:16:3)。因此,保罗是向一个正经历文化张力的教会说话。写作时间约:he most likely wrote this letter from the Greek city of Corinth in the mid-50s ad (Acts 19:21; 20:3).
读者背景:读者是犹太基督徒和外邦基督徒。罗马的犹太社群大部分是穷人,主要语言是希腊文,大约五万余人。犹太人期待皈依犹太教的外邦人遵守他们的饮食规条,也许包括外邦基督徒。
他们根据圣经把食物看成洁净和不洁净的。κοινός的原意是:公共的,世俗的,但在圣经中更多表意为“不洁净,污秽”。他们也觉得,外邦人的肉和饮料因为祭拜偶像而可疑。 外邦人,尤其在罗马的人,长期以犹太人为笑柄。
在保罗以前的两个世纪,犹太人因为拒绝吃猪肉而死;节日时间的准确性对犹太人也是一件大事,不同犹太团体因此分道扬镳。犹太人在希罗世界行程自给自足的小团体(因为饮食和安息日),使犹太人和外邦人距离越来越远。
作者背景:

经文分段:

罗马书
主旨:族群协调和跨文化的理解。

经文大纲:

Romans 14
14:1-12,基督徒群体建造(不可论断)
14:1-6 上帝的接纳是人接纳的根基
1-4 吃的纷争,要接纳
5-6 日子,食物,主要的是对神的态度
14:7-12 我们属于主作为
7-9 基督的死而复活改变我们的从属
10-12 审判的事实不可以轻看人
14:13-23 递进不可论断,追求和平和彼此造就
14:13-18 食物的大条带来跌倒
14:19-23 因此我们追求彼此和平造就

解释:

以赛亚书45:23 审判,公义 林后5:10 受审判 歌2:16 判断 以赛亚书,至终审判
审判:发现论断,责备,和审判是一个词
加尔文的定义:神的子民中软弱的。
神没有叫我们因刚强而压迫软弱的弟兄。
刚强的不要轻视人,软弱的不要太顾虑。
禁止批评:人格,行动。禁止定罪。
日子的分别:律法。
生命更新解经:彼此接待。彼此相爱,分清主次。
如何对彼此(他人),不可论断因为基督的审判;不可使跌倒因为相爱
引言:1-23,中心句:
中文和合本修订版圣经 (上帝版)(简体) (第十四章)
19 所以,我们务要追求和平与彼此造就的事。
从信心强和弱的两种人出发,介入他们关于食物的纷争,也提到日子,从犹太人视角,转化到外邦人视角,都提到基督在他们当中的工作。最终落实到核心:彼此相爱,彼此造就。

应用:

如何对彼此(他人),不可论断因为基督的审判;不可使跌倒因为相爱
不吃某种食物。自私的爱。上帝的悦纳。人的接纳:彼此,福音,基督。福:
什么是不自私的爱。如何爱人:为了他的益处。教导爱的道理。
上帝的接纳/审判和我们的接纳的关联:上帝接纳我们,我们接纳彼此。同时警惕将来的审判。
真正的 爱人。

引用:

人因为自私,与自己和与上帝分裂,也造成他与自己的弟兄分裂。如果一种爱只是停留在裂痕的一边,它无法医治这种分裂。爱必须延及两端,吸引它们靠在一起。除非我们爱他人,我们不能爱我们自己,而除非我们爱我们自己,我们不可能爱他人。但是一种自私的爱自己使我们无法爱他人。这种诫命的困难在于这样的悖论,我们无私地爱自己,因为甚至我们对自己的爱也是某种我们对他人的亏欠。
因为这样,我们同意不为自己,而是为他人而活,才是最重要的。当我们这样做时,我们首先有能力面对和接受自己的局限。只要我们还在秘密地崇拜自己,我们自己的缺陷将带着它的污秽,继续折磨我们。但如果我们为他人而活,我们将欣然发现没有人期待我们“如神一般”。我们将看到我们是人,像每个人一样, 我们都有软弱和缺陷。而这些局限在我们的生命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们,我们才需要他人,他人才需要我们。我们的软弱并不在同一处,所以我们互相补充和完全。每个人都在他人中(in another)弥补自己的不足。
每一个他者都是我的一部分,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也是人类的一部分。每一个基督徒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因为我们都是基督的肢体。我所做的,也是为他们,同他们,藉着他们。他们所做的,是在我里面,藉着我,为着我。但我们中的个人都保有他自己的责任,这责任关乎他在全体里的生活。只要我还看不见,在我所属的超性机体中,我的生命呈现出的组织成分,爱不会成为它应当成为的样子。只有当真理完全地成为核心,其他教义才各从其事。独处,谦卑,舍己,行动和默想,圣礼,修道生活,家庭生活,战争与和平,除了与中心的真实,也就是上帝之爱在那些与基督联合的人身上的生活和行动,这些概念毫无意义。没有什么最后是有意义的,除非我们承认,如约翰多恩所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所有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
自我满足中,有一种错误而且短暂的快乐,但总是导向悲哀,因为它窄化并且削弱了我们的灵魂。真正的快乐是在无私之爱中找到的。就是在分享中反而成比例增加的爱。爱的分享是永不止息的,并且因此,如此之爱中可能的快乐也是没有限量。无止尽地分享是上帝内在生命的法则。他使分享我们自己成为我们存在的法则,如此一来,在爱他人中,我们以最好的方式爱了自己。在无私的行动中,我们以最好的方式完满了我们行动与存在的能力。
爱的恩典就是爱的能力和潜力的恩典,因此,完全地付出爱也同时是收获爱。所以,爱只有在付出中,才能保守,也只有在接受时,它才能完全地给予。
爱只寻求一件事:被爱之人的善。
Related Media
See more
Related Sermons
See more